每個人都有獲取安全、營養和充足食品的權利。
然而時至今日,全世界仍有近十分之一人口因食用受污染食品而患病,并有42萬人因此死亡。
如果食品不安全,兒童就無法正常學習,成人就無法正常工作,人類發展也將無從談起。安全的食品對促進健康和消除饑餓至關重要,這也是《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17個目標中的兩個目標。
沒有食品安全就沒有糧食安全。在食品供應鏈變得日益復雜的當今世界,任何食品安全事件都可能對公眾健康、貿易和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然而,人們總是將食品安全視為理所當然,往往到發生食物中毒時才注意到食品的安全問題。不安全食品(含有有害細菌、病毒、寄生蟲或化學物質)可導致從腹瀉到癌癥等200多種疾病。
今年6月7日是第二個 “世界食品安全日”。這一天也是加大力度確保食品安全的良好契機。
如何確保食品安全? 從食品生產、加工、銷售到制備,無論您參與哪個環節,都能在確保食品安全中發揮重要作用。食品鏈各環節的每個人都對安負有責
1. 安全保障
政府必須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取安全營養食品。
各國政府對于確保人人都能吃到安全營養食品至關重要。政策制定者可促進建立可持續的農業和食品系統,推動公共衛生、動物衛生和農業等部門開展跨部門合作。食品安全主管部門可管理包括在緊急事件發生期間的整個食品鏈的食品安全風險。各國可遵循食品法典委員會制定的國際標準。
2. 安全種植
農業和食品生產者應采取良好做法。
耕作方式須既能確保當前安全食品在全球范圍充足供應,又能在未來減緩氣候變化,并減輕對環境的影響。糧食生產體系為適應環境變化而轉型期間,農民必須認真思考什么是應對潛在風險的最佳方式,以確保食品安全。
3. 安全經營
經營者必須保證食品安全。
預防性控制措施可以解決大多數食品安全問題。從加工到零售,參與各環節的每個人都必須確保遵守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比如“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的要求。這些體系能夠識別、評估和控制從初級生產到最終消費階段存在的嚴重食品安全隱患。此外,良好的加工、存儲和保存措施有助于保留食品營養價值,確保食品安全,并減少收獲后損失。
4. 安全食用
所有消費者都有獲取安全、健康和營養食品的權利。
消費者有能力推動變革。消費者應有權力選擇健康食品,并為全球食品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鑒于食品安全的復雜性,消費者需要及時獲取明確可靠、與其食品選擇有關的營養和疾病風險方面的信息。不安全的食品和不健康的飲食選擇會加劇全球的疾病負擔。
5. 團結協作,保障安全
食品安全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各國政府、區域經濟體、聯合國組織、發展機構、貿易組織、消費者和生產者團體、學術和研究機構以及私營企業,都對食品安全負有共同責任,必須在全球、區域和地方等各層面攜手合作,應對影響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問題。需要在多級開展合作,既要在政府內部跨部門合作,也要在全球范圍內開展跨國合作。 第二個“世界食品安全日”邀請所有利益相關者采取行動,提高對食品安全的認識,并強調食品系統中的每個人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氣候變化、全球食品生產和供應系統的變化影響著消費者、相關行業和地球本身,為應對這些變化,每個人都應關注當下和未來的食品安全。

免責聲明: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卓奇食品追溯平臺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卓奇食品追溯平臺”。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卓奇第三方食品追溯平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